上海志澤印務有限公司
Add:上海市閔行區顓興東路1280弄南濱江科創園1-4號5幢
Tel:021-52967358
Fax:021-61911496
Mobile:13818124906
Mobile:15800389956
QQ1:2621924683
QQ2:379166307
QQ3:2912559431
Email:zhize168@163.com
近幾年來印前技術發展的突飛猛進,CTP、互聯網技術在電子出版事業全方位的運用,使得印前這一環節成為一個高技術含量、高效率的新型環節。隨著這一新型環節的形成,原來印刷行業傳統的固定崗位分工已經不能適應要求。現在照排工的含義無論從內涵和外延幾乎每年在伸延擴充,它涵蓋了錄入、組版、掃描、傳版、發排、沖片甚至是新興的計算機直接制版等技術發展的最新內容,印前工種大有綜合成為一種嶄新工種的趨勢,當CTP取代傳統制版后,印前工序實際上已經由一個部門一氣完成。印刷企業如何適應這種變化?如何充分發揮崗位操作者的積極性?怎樣以最少的人力、物力資源投入而獲得最大的產出?這些問題需要我們有新的思考和對策。
“一專多能”符合即前技術發展的要求
與過去相比,印前崗位工種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:鉛排、鑄字、照相制版被電腦照排、直接制版所取代,并且新型工種受電腦、激光照排、多元化排版系統技術高速發展的影響,其定義和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其中錄入、組版、掃描、傳版、發排、沖片、直接制版等環節都有不同程度擴充和交叉融合(如表一所示),這無疑給印前崗位生產的安排和技術培訓帶來了新課題,尤其新世紀CTP的崛起、互聯網技術的滲透,印前工種更為合一,崗位技術操作由簡單走向復雜,由低效進入高效,由單一步入交合。
表一印前崗位技術發展新舊對比的情況
90年代初 現今情況
錄入 單純文字輸入 文字輸入、不同系統文本轉化、采編系統的運用
組版 拼做簡單版面 熟練運用彩色組版系統、不同組版系統的使用及交叉調用
掃描 黑白圖片輸入 彩色圖片輸入、創意設計、數碼圖像信息的讀入、
大型掛網膠片傳版掃描
輸出 版面輸出、沖片 增加多種系統的排版結果輸出、MO、移動硬盤、傳版發送接收、
版面修改、補字造字、最新的直接制版CTP輸出
傳版 電話、衛星傳版 增加多種波段、多種設備的衛星傳版、互聯網Intranet傳版、
多種壓縮軟件的壓縮還原、版面傳版打包
電子出版系統取代鉛排初期,我們一直沿用過去的生產管理模式,強調一人固定一崗。這樣好處是單一重復的勞動,容易熟練操作,可以減少差錯。弊病一是人員技術局限;不可能做到滿負荷工作,勢必增加人員配置,造成了企業隊伍的膨脹龐大,同時也使得分配資源被迫分散,職工收入被分流分攤,生產積極性難以提高。例如我廠照排車間60多人,分錄入、組版、掃描、主機房四個工種,錄入、組版、掃描交版后不能下班,因為主機房的操作員不會錄入組版,一旦版面有改動無法處理,凡有任務都必須配備四個工種的人員齊齊上班;。是由于各個環節工作有先有后,加上印前工作重點逐漸向輸出環節轉移(如錄入、組版、掃描分別由客戶或編輯自行制作),每個環節工作量會出現松緊不一的情況,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;再有,環節本身技術的發展,又出現崗位操作技術交叉重疊,例如組版就有版面直接錄入、圖形版上直接處理,輸出就有版面發排再處理、圖片問題處理,等等,這些都可以在計算機中同時進行,如果再分別由不同的人員處理,會影響運轉效率或因交接不清造成差錯,對早出報、出好報極其不利。
哪種模式對現在報紙出版工作最為有利?在實踐中我們感覺到多面手的印前崗位操作人員最頂用,著力培養一專多能的人員成為新的思路,并在照排車間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探索,逐步摸索出一套培養“一專多能”人才的方案。實踐表明,“一專多能”充分挖掘了企業人員的生產潛力,生產效率大有改善;崗位人員隊伍不再出現重復安置并能得到合理的精簡,車間人員減少了20多人;職工學習、鉆研技術的積極性越來越高,“一專多能”、“兩專多能”甚至“多專多能”人才不斷出現;成本降低,企業效益增長,職工收入普遍提高。
“一專多能”在實踐中的運作方式及其優勢
印前崗位技術構成如何向“一專多能”發展,這是我們重點思考的問題。首先我們把運作的基本技能定位在‘計算機操作”的能力上,因為所有印前技術的發展都離不開‘計算機”的基本操作技能,而錄入操作技能是印前工的基本操作標準;其次;組版環節加入多系統操作技能、圖片掃描調整技能、版面出樣傳版打包技能;第三,我們把主機輸出作為重點培訓的崗位,要求主機輸出環節的操作人員不但能夠對版面照排、沖片對片、CTP直接輸出版材、相關輸出設備的操縱與基本維護操縱自如,還必須掌握基本的錄入、組版、掃描其它崗位的操作技術,也就是說要成為印前操作的“通才”。下面我們根據印前不同環節的特點,談談具體實施“一專多能”的方法:
上海最權威的印刷廠 手提袋印刷 、 包裝盒印刷、 筆記本印刷